论 < 对狙击手的狙击战术的过分吹捧令人恶心。>
对狙击手的狙击战术的过分吹捧令人恶心。
原作由皇家志愿兵团创始人:啊盖尔萨瑟兰大英皇军于2009-03-07 22:32:32发表
原文中的非文明用语有删改, 栗色字为啊盖尔萨瑟兰大英皇军的原文, 海军蓝色字为本人所加
曾几何时,一些军事杂志上开始热炒狙击手,吹捧狙击战术,最早是翻译转载一些西方的文章,后来热度不断升高,杂志报刊上大量涌现水平参差不齐的吹捧文章。随着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等衍生物的推波助澜、一代代新生的愣头青军事爱好者加入军事爱好者这个阵营,狙击手与狙击战术更是被吹得神乎其神,很多军事知识了解不多的军事爱好者被忽悠的晕晕乎乎。狙击手和狙击战术,很对那些武侠小说爱好者心中暗藏的超人情节的胃口,甚至有的军事和历史知识都很贫乏的网络写手,在起点之类的地方,炮制出一堆堆网络文学垃圾,像一堆堆臭肉一样吸引着一帮帮素养不高的初级爱好者,狙击手和狙击战术在他们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 (那事篇曾经在案军事史林上曾经连载的所谓特战讲座,作者是台湾人, 据台湾前特殊单位人员所说,该人并未有相关履历) 确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战争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严密科学的组织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狙击手也只是组织结构严密的军队中众多专业分工中的一种而已,需要良好、正确、科学的的装备、训练、组织、运用与后勤支援,在适当的场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狙击战术更是有着其固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局限性,狙击手不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超人般的创造神话的孤零零游侠骑士一样的人,狙击战术更不是任何类型的战斗都适应的万能战术。 CHOSEN MEN...
南北战争以后,随着加特林机枪,铁丝网,战壕、后镗炮的出现或普及,步枪兵在战场上的
作用急剧下降。(应该说生存性的)1880年代以后,钢制后装带弹性炮架的火炮出现以后,配合野战电话,步枪兵永远的再也不是地面战场上的主力。(正确说法是:步枪火力不再是造成兵员杀伤的主因吧)1914年一战最初一个月的战斗即已经明确表明一个事实,受过全世界最精良训练的英国步枪兵,
快速准确的步枪火力,能让德军以为他们面对的是机枪火力,战斗中也确实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德
军的进攻,但重炮与机枪配备严重不足英国陆军,面对拥有大量炮兵和机枪的德军,是攻则攻不
动,守亦难守住,在大规模运动战尤其是遭遇战下的情况。英军最终能顶住德军攻势,纯粹是因
为德国远离补给线,进攻乏力,而以消耗战的形式硬顶回去。
在平原地带,大规模高烈度常规战争中的野战条件下,精确步枪火力有多大作用?甚至更早
的日俄战争中,旅顺争夺战,尤其是203高地这样的战斗早已表明,对进攻者来说,面对混凝土
永备工事、(正确说法是维多利亚时期,砖混结构棱堡,德军完全靠炮兵攻占者类工事的例子也只有两三例,如果不算长期进攻造成卫生条件恶化而投降,基本都是靠步兵完成占领)铁丝网与机枪、炮兵火力下,步兵是多么无能为力;对防御者来说,决定防御作战的关键是工事、铁丝网、机枪与炮兵。举着两个战例,一望即知,面对重炮、机枪,迫击炮、铁丝网、驻垒地带甚至是简易野战工事,单纯的步兵纯粹就是找死。狙击手和狙击战术何用?一战这样的典型性总体战争早就表明了,消耗战是战争的真谛,交战双方不断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比拼鲜血、技术与工业能量。狙击战术在这样的战争中,实在是细枝末节的雕虫小技。(树立普通士兵对武器的信心,鼓舞艰苦战壕生活所消磨掉的士气)
1917年以后,英国发明了密切步炮兵协同战术(弹幕徐进射击?),1918年德国发明步枪兵
(战斗工兵)+冲锋枪手+火焰喷射器手混编的突击分队的渗透战术。从1914年开始,主宰地面战场的就是炮兵和机枪(工事筑城),后勤基础是建立在南北战争和普法战争以后的精确但僵死的铁
路机动模式。1916年出现的坦克,以及一战战场上作用日益突出的飞机,均表明了日后地面战场上的主角将是以内燃机为核心的装甲兵与航空兵,在以野战电话为纽带的密切协同的步炮兵、以及混编的战术运用灵活的步兵分队的配合下,在摩托化运输工具提供的机动性做后勤保障的支援下作战的样式,将是未来的主流。西班牙人发明火绳枪与长矛方阵以来,步兵与步枪火力为战场主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次大战中,在宽大作战地域上、高烈度条件下的全面战争中,在前后方分明的常规战争的战场上,尤其是在气象条件单一、地形简单的战场如西北欧平原、北非沙漠地带、东欧平原上,战线剧烈变动的交战条件下,装甲兵、炮兵、航空兵永远是战场主宰,单纯步兵(LEGS)除了辅
助作用外,狙击手除了像蚊子一样搔搔痒之外有个屁用(降低敌军士气)?甚至二次大战中在一些
复杂地形下,脱离(营团级)支援兵器的单纯步兵分队轻武器的战斗中,机枪和迫击炮也是交战双方火力的主力,狙击手和狙击战术虽有作用,但还远不是战斗的主角。比如斯大林格勒、柏林的巷战,太平洋上的岛屿争夺战(这个不完全对,但要反驳的话,就是为美国陆战队背书了),意大利的山地作战,比利时森林里的战斗。
战后的一些比较传统的局部战争中,尤其是那些交战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战争中,狙击战术作用同样极端有限,比如朝鲜战争前期的大规模运动战阶段,后期的小规模但剧烈的山头争夺,印度支那战争,历次中东战争,几次印巴战争,福克兰群岛战争,海湾战争等。(确实算不上杀伤敌人兵员物资的主要手段) 只有在那些单方面优势明显、没有明显前后方区别、交战地区地形、气候条件复杂的战争中,尤其是反游击战、反叛乱形态为主的战争中,狙击战术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比如现在的伊拉克的治安战,战后英国进行的一系列平息殖民地叛乱的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一些作战地域狭窄、参战部队规模有限的小战斗。在大规模作战中,狙击战术还是没用,比如溪山战役,阿富汗战争中的潘杰希尔山谷战斗等。狙击战术有用武之地的战争,也是小规模特战作战部队有用武之地的战争。而在大规模常规战争中,狙击战术和特种部队一样,虽然不是毫无价值,但终究不是正兵,只能是偏师,为正兵作补充,其价值仅此而已。
这些年胡说八道的东西太多,形而上学的厉害,狙击咋会念书以前受重视不够,被忽视了,现在被再发现、再认识很有必要,但吹上天就实在过分的厉害,还远未到那些胡说八道的文章吹捧的高度。西方一帮文明用语开始鼓噪(民间的步枪射击团体开发的技术和装备得到驻IRAQ美军很高评价,前提是要有相关资格的军人来运用),国内的众多文明用语就跟着套路走,甚至也开始跟着胡乱YY抗战狙击手之类的屁话,屁文,毫无价值。 (文明用语永远是它文明用语) 举几个例子,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常规战斗之外,在战争间歇的“相对和平”时期,面临在加沙、西奈、西岸和戈兰高地地带的治安战的任务,这种任务面临的局势就是:恐怖分子敌人而非正规军敌人,混在平民中活动,用常规手段打击附带杀伤在所难免,而在西方尤其是卑鄙的欧洲左翼媒体明显偏袒性的报道下,以色列更投鼠忌器,而且以色列军队所能指望得到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远不能达到美军的程度,不得已,以色列只能在常年的治安作战中大力发展狙击手,广泛应用狙击战术。(以军在这方面,水平明显低于美英军)
在二次大战这样的大规模常规战争中,除了在交战距离短促、地形复杂、观测条件很差的城市巷战以及丛林、山地等复杂地形限制部队展开与炮兵、航空兵支援火器发挥作用的作战中,狙击战术有一定价值外,在其他场合下,狙击战术基本没有价值,比如库尔斯克那样的坦克战,奥马哈海滩那样的登陆作战。而战争中双方基本上是避免巷战的,除非像柏林、马尼拉那样实在绕不开的城市。斯大林格勒则是个例外,苏军原本就是用城市做吸干德军进攻兵力血液的大海绵。(都有用,但不是文明用语文章里的那么用) 有人说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狙击手给美军造成一顶麻烦,太平洋的地面战斗中,起决定作用的航空兵和海军,被困孤岛上的日军,实际命运早已决定。当然,日本人毕竟不是一群待宰的猪,只要扣扳机的手都动一动,怎么着都能给美军带来一些麻烦。当然,轻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特攻肉弹和爆弹勇士之类的给美军造成的伤亡比区区几个狙击手的狙击火力肯定要大的多。
最可笑的是,抗日狙击手这样的屁话般的神话也出来了。抗战初期德制狙击枪云云。国军,德械,很合当下很多既不喜欢执政党又迷信德国工业品、同时还缺乏军事知识的愤愤的胃口。7.92步枪最远才能打多远??即便借助光学瞄准器材,5发弹仓供弹,手动单发射速有限的步枪兵的火力投放量,无论射程、密度还是杀伤效果,能和机枪压制火力以及迫击炮、步兵炮的面杀伤火力相比吗?日本无论海军陆军在明治时代开始就迷信精确射击,百发中一不如一发一中。和日本步兵比射击技术,全世界也就英国步兵可比。装备、训练、后勤补给都严重不足的国民党部队怎么比?除了在印度受训的驻印军外,国民党军就没有能提供充足弹药训练士兵的部队。
假设一下,在7.92步枪最佳的杀伤射程600米这个范围内,天象良好的情况下,在一对一的“单挑”中,一个即便没有瞄准镜的日本熟练射手,自然会计算提前量、风偏等,绝不会输于一个配备瞄准镜但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的国民党射手。而且,应该考虑到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德军在面对苏军狙击手前,就没有什么狙击战术的概念,也就别指望战前的中德军事合作中,能给国民党提供除了光学瞄准镜之外的射击、伪装、移动、观测等一些列战术培训,更别指望会教给国民党怎么训练、配置与使用狙击手。一个即便是受过良好训练,有精良装备,有良好后勤支援的狙击手,在一个不会正确运用和指挥的军官手里,也没什么用处。正确运用的前提就是必须了解狙击手的优势和局限性。国民党军里,无论高级中级还是低级军官,有几个了解的?抗战初期,还大体停留在农业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组织程度不完善、国家不统一、经济落后,国军在国力完全不如人的条件下,在开战非常仓促、时机于己并不利的情况下下,最后顶住已经工业化了的日军全面进攻,避免了亡国,靠的是幅员辽阔的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以及无数将士拼死作战和日军拼消耗的牺牲的消耗战战略。德制狙击枪,即便真的存在过的话,也完全可以忽略。 最后两段不错 很多文明用语作者的意淫东西,制造垃圾,调动一下更文明用语的肾上腺激素,激发一下他们脑海中的YY,很好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